蔬菜大棚是一種具有出色的保溫性能的框架覆膜結構,它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吃到反季節蔬菜。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結構或者鋼結構的骨架,上面覆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膜,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溫室空間。外膜很好地阻止內部蔬菜生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,使棚內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。
竹棚建造
⑴棚向。以南北向為好,如受田塊限制,東西向也可以,盡量避免斜向建棚。
⑵規格。棚寬4-6米,長30-50米,高1.6-2米。建立大棚群時,應使棚間距達到1.2-1.5米,棚頭距離4-5米,有利運輸和通風,避免遮蔭。
⑶放樣。在地勢開闊、非風口的地方,按照設計好的大棚長、寬尺寸確定大棚四個角,用勾股弦定律使四個角均成直角后打下定位樁,在定位樁之間拉好定位線,并沿線將插竹架的地基鏟平夯實。
插綁拱架
⑴選用架材。架材選用新砍的青竹,要求直徑2-2.5厘米,長3.5-4.5米,上下粗細一致。
⑵打孔插架。沿大棚兩側定位線,從一端向另一端按70-80厘米的等距離用鋼釬打30-40厘米深的孔,將青竹基部逐一插入孔中,為使拱架兩側肩高一致,同一拱架的兩根竹子新舊、粗細應盡量相同,然后填土踏實,再將同一拱架兩側的竹竿按統一高度標準彎成弧形,并用布條或包裝繩順一定方向包扎,使青竹兩頭包裹在其中。
⑶綁拉桿。在拱架頂部和距地面60-80厘米的兩側,沿長度方向,對稱綁上3道縱向拉桿,綁時拱架之間應保持原有距離,并盡量綁牢,使拱架不前后滑動。為提高大棚牢固性,5-6米寬棚每隔3-5米要有一立柱,4-5米棚可以用交叉式斜撐代替兩側的拉桿,方法是在棚內每隔4-5道棚架,用4根入土30-40厘米的長架材按45°角固定在棚架上,從上往下看像個“X”形。
⑷建棚頭。在兩端的拱架下,插入4-6個支柱,將支柱與棚架綁在一起形成棚頭,在背風處棚頭中部設門,門寬0.7米,高約1.3-1.5米。為減輕風對膜的損壞,迎風的棚頭可采用逐步降低棚架高度的辦法過渡。
蓋大棚膜
⑴固定裙膜。裙膜寬6.8米,長度比大棚長1-2米,將1米寬的薄膜一邊卷入麻繩或尼龍繩,用電熨斗等烙合成小筒,蓋在棚架兩側的下部,兩端拉繩拉緊后固定在棚頭上,中間用細鐵絲將拉線固定在棚架上,在插拱架的邊路開深10厘米淺溝,將超過圍裙的20厘米薄膜埋入溝中踩實。
⑵固定頂膜。頂膜寬度為拱架弧度-80厘米,長度為大棚長+2倍棚高+40厘米,在無風條件下上頂膜,頂膜繃緊后用鐵絲固定在棚頭立柱上。
⑶埋地錨。相鄰兩道棚架兩側的中間各埋一個地錨,具體方法是:用粗鐵絲捆一塊整磚,沿邊線埋入土中,上面留一個環用來固定壓膜線。壓膜線必須貼棚膜拉緊。
⑷裝門。將門處薄膜切開,上邊卷入門口上框,兩邊卷入門邊框,用木條釘住,門用竹木作框,繃上薄膜,再用粗鐵絲固定在門框的一邊。
1、大棚遮陽覆蓋的作用
(1)遮光作用:遮陽網,使棚內光照強度顯著降低,密度規格越大,遮陽效果越好,同樣規格黑色比銀灰色遮陽效果好。一般黑色的遮光率為42%—65%,銀灰色為30%—42%。
(2)降溫作用:棚內溫度因遮陽網覆蓋有所下降,特別是地表和土壤耕作層降溫幅度最大,上午10時—下午2時,大棚上部溫度高達37—40℃,而地表植株周圍溫度在22—26℃,土壤溫度在18—22℃之間,適宜作物生長。
(3)保墑防暴雨:棚內蒸發減少,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,表土濕潤。由于遮陽網有一定的機械強度,且較密,能把暴雨分解成細雨,避免菜葉被暴雨打傷,且土壤不易板結,空隙度大,通氣性好,在大棚塑料膜外包蓋遮陽網,效果更好。
2、遮陽覆蓋栽培注意事項
(1)根據蔬菜種類選用規格合適的遮陽網,通常夏秋綠葉菜類栽培短期覆蓋選用黑色遮陽網,秋冬蔬菜夏季育苗選用銀灰色遮陽網,且可避蚜。茄果類留種或延后栽培,最好網膜并用。
(2)覆蓋時期:一般7—8月,其他時間光照,強度適宜蔬菜生長,如無大暴雨則不必遮蓋。
(3)遮光管理:遮陽網不能長期蓋在棚架上,特別是黑色遮陽網,只是在夏秋烈日晴天中午,其網下才會達到近飽和的光照強度,最好上午10時—11時蓋,下午4—5時揭網。揭網前3—4天,要逐漸縮短蓋網時間,使秧苗、植株逐漸適應露地環境。